周公解夢

周公解夢,姓名測試,民俗文化,風水

Tag: 獨樂寺觀音閣

獨樂寺觀音閣_宗教信仰

  獨樂寺觀音閣   獨樂寺位於燕山南麓天津市薊縣城西門內。寺之得名,一說是安祿山在此起兵叛唐,思獨樂而不與民同樂,故名;一說是寺西北有獨樂水,故名。相傳創建於唐貞觀十年(636年) 由尉遲恭監修,後毀。遼統和二年(984年),秦王耶律奴瓜重建。其後,又多次進行修繕和擴建,特別是在明萬歷、清順治、乾隆、光緒時期和1949年後,工程規模都比較大。乾隆十八年(1753年),在寺前曾砌照壁,並在寺側興建行宮。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因寺內有觀世音菩薩的大塑像,故又稱“大佛寺”。   該寺山門和觀音閣為遼代建築,其它都是明、清所建。佈局、結構都比較奇特。全寺建築分為東、中、西三部分;東部、西部分別為僧房和行宮,中部是寺廟的主要建築物,白山門、觀音閣、東西配殿等組成,山門與大殿之間,用迥廊相連結。這些都反映出唐、遼時期佛寺建築佈局的特點。   體建築觀音閣,是一座三層木結構的樓閣;因為第二層是暗室,且上無簷與第三層分隔,所以在外觀上像是兩層建築。閣高23米,中間腰簷和平坐欄桿環繞,上為單簷歇山項,飛簷深遠,美麗壯觀。閣內中央的須彌座上,聳立著二尊高16米的泥塑觀音菩薩站像,頭部直抵三層的樓頂。因其頭上塑有十個小觀音頭像,故又稱之為“十一面觀音”。面容豐潤、慈祥,兩肩下垂,軀幹微微前傾,儀態端莊,似動非動。雖制作於遼代,但其藝術風格類似盛唐時期的作品,是我國現存的最大的泥塑佛像之一。觀音塑像兩側,各有一尊脅侍菩薩塑像,造型勻稱,姿態優美。這也是遼代的原塑。觀音閣下層的四壁上滿是彩畫,為十六羅漢立像和三頭六臂或四臂的明王像,間繪山林、雲、水和世俗題材畫。此系明代畫師之作,至今保存完好,畫面清楚,色澤鮮明。觀音閣內以觀音塑像為中心,四周列柱兩排,柱上置鬥拱,鬥拱上架梁枋,其上再立木柱、鬥拱和梁枋,將內部分成三層,使人們能從不同的高度瞻仰佛容;梁枋繞像而設,中部形成天井,上下貫通,容納像身,像頂覆以鬥八藻井,整個內部空間都和佛像緊密結合在一起。閣內光線較暗,正面光線較足,像容清晰,背面僅可辨輪廓,從而加強了佛寺的神秘性。整個樓閣梁、柱、鬥枋數以千計,但佈置和使用很有規律。梁柱接桿部位因位置和功能的不同,而使用了24種鬥拱。其大小形狀,無論是襯托塑像,還是裝修建築,處理都很協調,顯示出遼代木結構建築技術的卓越成就。此閣雖歷經多次大地震,至今仍巍然屹立。它是我國現存的最古老的木結構高層樓閣,並以其建築手法高超著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