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公解夢

周公解夢,姓名測試,民俗文化,風水

Tag: 氣通小周天

佛教:氣通小周天_宗教信仰

  小周天功,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了難以勝數的武術及氣功愛好者,千餘年來經久不衰。可以說,它是氣功史上流傳最久、覆蓋面最廣、影響最深的一種功法。在道傢養生學、中醫學、武術氣功學裡,均可覓見其蹤影。其中,以它在養生祛病的領域之影響尤為深廣,人們稱贊它是借助自身力量與疾病作鬥爭,延長生命的一種優秀功法。古今著名的氣功養生傢、中醫學傢都認為,通過練小周天功,督脈一通,百脈俱通,激發的真氣沿小周天路線運行,能使痼疾頑癥霍然而愈。那麼,小周夫功祛病養生的科學機理是什麼?我認為,小周夫功祛病養生的機理、與中醫治病的道理是相通的,或者說是大同小異的。我自幼因先天不足,體弱多病,後隨內傢渾元派第九代傳人蕭天義老先生修習道傢內丹功。在師父的精心指導下,我按訣認真苦練,果見奇效,數月即打通了小周天,使所患的肺結核、腸胃炎、慢性腎炎等頑癥得以痊愈後來,我在練功之餘,又研習中醫理論、與所學丹功相互印證,對此略有些心得淺述如下。   練習小周夭功,重視意守下丹田,煉精化氣。在道傢內丹功中,下丹田是指臍內一寸三分處。如能用正確的方法,意守返觀這個地方,便會覺得下丹田微有暖意,日漸功進,慢慢彌漫開來,全身皆有暖融融之感。繼續似守非守,勿忘勿助地回光返照下去,腹部丹田處便會有跳動感,同時會感到溫熱感更甚,即使是在冬天,也不會感到寒冷,身心內外,有一股氤氤氳氳的虛無恍惚氣象。這種情況,即是先天天元陽真氣產生,古氣功術語稱作“無極生太極”,“道自虛無生一氣”。在今天隨著科學的日漸昌明,是完全可以用生物學、物理學、中醫學等方面的知識,來闡釋這一奇特現象的。對於下丹田所處的地方——臍內一寸三分處,現代醫學表明,這一位置是植物神經主要神經叢和神經節的所在地,它支配著胃、腸、肝、腎、腎上腺及生殖系統等臟器與血管,在針刺神闕穴深部時,可激發出呈雙向貫註的放射性經絡傳感路線。內丹傢認為它的生理功能為:包藏精髓,貫通百脈,滋養一身。其作用是很大的,但人們平時由於雜念很多,意識不專一,呼吸之氣僅深入到上隔肺府氣海,無法刺激到人體下丹田、該處的功用也就鮮為人知了。練功時摒棄雜念,全身放松,集中註意力返觀內視下丹田,呼吸勻細深長,綿綿若存,心息相依在這種神、氣、形高度協調合一的情況下,平時的主觀意識受到抑制,但潛意識(即氣功中所說的真意)卻發揮出了巨大的支配能力,神與氣在臍內下丹田處相抱相合,互相激發,該處的神經叢和神經節在神與氣的鼓蕩刺激下得到接通,神經支配能力也得到加強。在這一過程中,會伴有電位變化,形成電荷移動,使下丹田處有麻熱脹、蟻走或跳動的感覺,人們稱之為“得氣”感。這種生物電荷形成後,就能迅速通過神闕穴深部的經絡網傳導並散發到全身各處。應用於武術技擊,配合呼吸意念,可提氣聚勁,增強功力;用於養生祛病,則可調整生理機能,增強生命能量。   下丹田“得氣”在武術技擊上的應用,這裡暫且不探討。對於養生祛病方面來說,它卻有著非常神奇的作用。學過中醫經絡穴位知識的人都知道,背後相對於肚臍的地方便是命門穴,腎臟即位於命門穴的兩側,左右各一。中醫學認為,腎主五內之精,為先天之本,生命之源。下丹田處的生物電流產生後,能促使腎臟源源不斷地分泌腎精,在生物電的溫煦作用下,腎精又可化為更加精微的人體生命物質——元氣。而體內元氣的充沛和正常運行,正是生命個體能保持健康狀態的重要物質基礎。通過不斷練功,元氣愈聚愈多,氣滿自動,便會沿著人體經脈,順其自然地運動,達會陰,過尾,沿督脈上行至百會穴,再經前額下行,通過“鵲橋”(舌抵上胯形成的“橋”)接入任脈而回到下丹田。體內元氣這樣循環一周,便是打通了“小周天”。打通小周天,戲練功者來說,是一個至關重要的階段,標志著本身功力取得了質變性的突破。功至此境,可保身無疾病,以前所患的痼疾多可霍然而愈。   氣通小周天,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祛病養生功效呢?從中醫角度來看,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兩個方面。首先,中醫學認為疾病發生發展的根本原因,就是人體機能的太過與不及——陰陽失調。太過,就會發生實證、熱證;不及,就會發生虛證、寒證。中醫治病就是調節這種太過與不及的情況,使之趨於平衡,即《黃帝內經》中所說:“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,以平為期”。而小周天一旦打通,則水火即濟,陰陽相合,達到高度的“陰平陽秘”。這樣,病源消除了,各種沉疴痼疾自會不藥而愈。其次,練習小周天功,能強健脾腎功能,扶正祛邪,提高人體免疫力,也是促使頑疾痊愈的一個重要原因。在練功時,除了能激發腎陽真氣外,功中的特有要求——搭“鵲橋”(即舌枉抵上胯),能使口腔津液滋生,將其輕輕咽下匯入丹田,能益脾胃。特別當小周天通後,氣機循督脈到達頭頂時,腦部的中樞神經受到激發,促使內分泌均衡分佈,這時會有更為純粹的、甘甜清涼的津液下降,古人稱之為“玉液瓊漿”,或“金津甘露”,其中含有大量消化酶,可使胃口大開,完全吸收食物的營養,還有保護胃壁、胃粘膜及抗衰老的作用。同時,這種津液吞咽下去,尚有煉液化精之大用,與煉精化氣相配合,形成良性循環。益補脾腎,對於久虛病體的康復是很重要的。古今中醫名傢均認為,當慢性疾病發展至五臟受損,證情紛繁,治療治療棘手之際,惟有培補脾腎一途,脾腎一健,其它癥狀則迎刃而解。如清代名醫吳謙說:“凡病久虛不愈,諸藥不效者,惟有益胃補腎兩途。”因為,按照中醫的觀點,人之所以得病,病之所以久治不愈,關鍵是自身薄弱。如《黃帝內經》上說:“正氣存內,邪不可幹”。也就是說,如果體內正氣充足,致病的邪氣是起不了太大作用的。而經現代醫學證明,中醫脾腎的生理功能,與西醫的消化、血液、泌尿、免疫、內分泌等系統均有關系。因此,如果脾腎的功能一旦趨於正常、強健,將可大大提高人體的機能活動以及抗病和康復能力。中醫學將這種綜合抗病和康復能力叫做“正氣”,認為它是使疾病得到好轉乃至痊愈的決定性因素。在中醫學上,對於那些久病不愈的頑疾,如果在辯證的基礎上施以培補脾腎治療,達到扶正祛邪之目的了,頑疾便會隨之而愈。而修煉小周天功,對調節、強健脾腎諸臟,恢復它們正常的生理功能,有著獨到的功效。因此,練功能祛病除疾也就不足為奇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