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公解夢

周公解夢,姓名測試,民俗文化,風水

中國古人怎樣識別正邪?看了恍然大悟!

圖片源自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

中國古人的正邪觀中,常以君子與小人來區分對錯是非。順應天道、尊奉人道就是君子,反之則為小人。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。”說的是人類順應天之道而自強;“厚德載物”,講的是人要感悟地之德而修己;奉行“仁義禮智信”、尊崇“天地君親師”,是踐行人之道。那麼古人具體是怎樣看待人之善惡正邪的呢?這裡與大傢分享古人提出的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說法和做法。

一、“損有餘而補不足,天之道也”

【原文】:老子在《道德經》中寫道:“損有餘而補不足,天之道也。人之道,則不然,損不足以奉有餘。孰能有餘以奉天下?唯有道者。”

【譯文】:天道,是損減有餘來補充不足;但是人類社會世俗的作法卻往往是損減貧窮不足來供奉富貴有餘。誰能讓有餘來供奉天下呢?隻有有道之人。

【故事】:西晉時的梁王、趙王都是皇帝司馬氏的近屬,富貴榮華,盛極一時。中書令裴楷每年都請求梁、趙二王,從他們收租的錢中,拿出數百萬,賜給裴楷,裴楷用這筆錢,去救濟他所知道的那些貧困戶。有人用譏諷的口氣,向裴楷說:“你為什麼向別人(指梁、趙二王)乞討來錢財,去施舍給窮人呢?”裴楷說:“我把他們富餘的東西要過來,再救濟衣食不足的人,這叫做‘損有餘而補不足,天之道也(是合乎天道的)。”

二、去意氣,棄騷雅。

【原文】:陳眉公曰:“後生輩胸中落‘意氣’兩字,則交遊定不得力;落‘騷雅’二字,則讀書定不深心。”

【今譯】:(明代文學傢和書畫傢)陳眉公說:“青年人胸中若懷有‘意氣’二字,則在外邊做事、交友,一定不很和諧(人際關系不好);心裡若懷有‘騷雅’(貪戀色情,附庸風雅)二字,則讀書必不能專心一意(學習成績不好)。”

陳眉公曰:“後生輩胸中落‘意氣’兩字,則交遊定不得力;落‘騷雅’二字,則讀書定不深心。”(網絡圖片)

三、合理規,思嚴謹。

【原文】:陳眉公曰:“看中人,看其大處不走作;看豪傑,看其小處不滲漏。”

【譯文】:陳眉公說:“看一般人,要看他的大處不走樣(合乎理規,遵循法度);看英雄,則要看他的小處,有沒有什麼疏忽與遺漏(註重細節,嚴謹周密)。”

四、君子與小人之別。

【原文】:羅遠遊曰:“大豪傑用心,恩處難知,怨處易指;瑣瑣君子,行藏反是。”

【譯文】:羅遠遊說:“大豪傑(指真君子)的用心,在於對人施恩的地方,難於為人知道;遭人埋怨的地方,則極易被指出來。卑微的君子(指偽君子),他們的行跡,恰恰與豪傑相反。”

五、趨炎附勢,且冷眼視之。

陳繼儒說:“權勢在手時,人們就如群蟻聚集在羊肉上面一樣趨炎附勢;權勢喪失了,他們就像吃飽了的鷹遠揚長空一樣,無情離去。悠悠塵濁世界,古今都是這樣。

有識之士,不必露出徐偃那樣的剛強,但請像叔度(東漢人黃叔度)那樣保持高尚人格,擦拭冷眼而視之。”

六、不高攀,不致謝。

明代的楊溥,在朝廷的內閣任職,想巴結他的人很多。楊溥的兒子到京城去看望他,兒子沿途所經過的州縣,沒有不送禮的,隻有江陵縣令范理,沒有給他送禮。

楊溥對范理十分贊賞,便將范理薦舉為德安太守。

有人勸范理寫信給楊溥,向他表示深深的謝意。范理說:“宰相薦舉我,是為朝廷選用人才;我升任太守,是為了獻身朝廷的事業,而奉命就職。一楊一范,從無私人關系。我為什麼要感謝他?”

源自網絡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