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公解夢

周公解夢,姓名測試,民俗文化,風水

道教:雷神_宗教信仰

  在北京白雲觀東院有一座建於清代的雷祖殿,專門供奉道教的雷神。其實,以前我國城鄉建有許多供奉雷神的廟觀,一般稱為雷公廟,廟中塑有令人懼怕的雷神。而且不僅在民間,宮廷也有祀奉雷神的,如明嘉靖皇帝曾在太液池(今北梅公園)東北隅建有供奉雷神的“雷霆供應殿”,殿內有壇城:轟雷軒、嘯風室、噓雪室、靈雨室、耀電室、演妙堂等建築。在太液池的東面,芭蕉園的附近,還建築了一座五雷殿。清代,雍正皇帝也在皇城西(今北長街內)敕建雷神廟,名曰昭顯廟。看來雷神信仰十分興盛。

  雷神信仰起源於中國古代先民對於雷電的自然崇拜,因為遠古時代,氣候變化異常,晴朗的天空會突然烏雲密佈,雷聲隆隆,電光閃閃,雷電有時會擊毀樹木,擊喪人畜。使人們認為天上有神在發怒,進而產生恐懼之感,對之加以膜拜。神的形象也從單純的自然神逐漸轉變成具有復雜社會職能的神。

  對於雷神的形象,《山梅經·梅內東經》中有記載,文稱:“雷澤中有雷神,龍身而人頭,鼓其腹。在吳西。”這種形象是半人半獸形,人們認為雷聲在天,而龍亦飛騰於天,將二者結臺在一起,便會有雷雨;又將其腰問想象有一鼓,鼓發雷聲。後來雷神的形象進一步變化。《酉陽親俎·前集》說“豬首,手足各兩指,執一赤蛇嚙之”;《古今圖書集成·神異典》卷二一說“豕首鱗身”;《鑄鼎餘聞》卷一說“大首鬼形,白擁項,朱犢鼻,黃帶,右手持斧,左手恃鑿,運連鼓於火中”;《集說詮真》引《搜神記》說“色如丹,目如鏡,毛角長三尺餘,狀如六畜,頭如獼猴”;《唐國史補》說“其狀如彘,秋冬伏於地中”;《夷堅丙志》卷七說其形如奇鬼,“長三尺許,面及肉色皆青。首上加幘,如世間幞頭,乃肉為之,與額相連”。總之雷神形象不定,體形或龍、或人、或獸;臉彤或人頭、猴頭、豬頭、鬼頭。周秉以後,雷神被稱為雷師,或雷公,《楚辭·離騷》:“鸞皇為餘先戒兮,雷師告餘以未具。”又《開元占經》曰:“五車東南星名曰司空,其神名曰雷公。”無論稱雷師還是雷公,當時人們崇祀的雷神隻有一位,並以農歷六月廿十四為雷公生日,稱為“雷公誕”,是日人們均要奉祭雷公。到了元代,雷神的形象還沒有定型,因為元代有“雷公旗”,所畫雷神仍為“大首鬼形”或“力士之容”。明清時代,雷神的形象趨於統一,其標準形象概為《集說詮真》中所述:“狀若力士,裸胸袒腹,背插兩翅,額具三目,臉赤如猴,下頦長而銳,足如鷹顫,而爪更厲,左手執楔,右手執槌,作欲擊狀。自頂至傍,環懸連鼓五個,左右盤躡一鼓,稱曰雷公江天君。”可見雷神此時最明顯的特征是猴臉、尖嘴,所以民間有之“雷公臉”、“雷公嘴”的說法。

  九天應元雷聲昔化天尊是雷部的最高神。《歷代神仙通鑒》稱他“主天之災福,持物之權衡,掌物掌人,司生司殺”。他下轄一個復雜的雷部組織,總部為神雷玉府,下設“三十六內院中司、東西華臺、玄館妙閣、四府六院及諸各司,各分曹局”。據《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》稱,四府為:九霄玉清府、東極青玄府、九天應元府、洞淵玉府;六院為:太一內院、玉樞院、五雷院、鬥樞院、氏陽院、仙都火雷院;諸有司為:天部廷司、蓬萊都水司、太乙雷霆四司北帝雷霆司、北鬥征伐司、北鬥防衛司、玉府雷霆九司及諸曹院子司。並稱每個機構中均有“玉府左玄、右玄、金閥侍中、仆射、上相真仙、真伯、卿監、恃宸、仙郎、玉郎、玉童、玉女左右,司麾諸部雷神、官吏、將吏”。且稱“九天雷公將軍、八方雲雷將軍、五方蠻雷使者、雷部總兵使者”,均在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麾下聽令。是經稱諸司中有三十六雷公,分天、地、人三類,每類十二名。天雷十二為:神霄雷公、五方雷公、行風雷公、行雨雷公、行雲雷公、佈澤雷公、行冰雷公、行霄雷公、飛砂雷公、食糶雷公、伏魔雷公、吞鬼雷公。地雷十二為:糾善雷公、罰惡雷公、社令雷公、發稻雷公、四序雷公、卻災雷公、收毒雷公、扶危雷公、救病雷公、太升雷公、巡天雷公、察地雷公。人雷十二為:收瘟雷公、攝毒雷公、卻禍雷公、除禍雷公、破禍雷公、破廟雷公、封山雷公、伏虎雷公、打虎雷公、滅屍雷公、破障雷公、管魄雷公、蕩怪雷公。這三十六雷公掌三十六天曹刑律,嚴格遵照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的命令,代天實施刑罰,經稱“雷司佈令行至疾如風火,不可留停,降澤之處有矛,震雷之聲有數,可旱即旱,可雨即雨,必奉帝令”。是經還稱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執掌五雷、十雷、三十六雷霆。五雷為:天雷、地雷、水雷、神雷、社雷。十雷為:玉樞雷、神霄雷、大洞雷、仙都雷、北極雷、太乙雷、紫府雷、玉晨雷、太霄雷、太極雷。三十六雷為:玉樞雷、玉府雷、玉柱雷上清大洞雷、火輪雷、灌鬥雷、風火雷、飛捷雷、北極雷、紫微璇樞雷、神霄雷、仙都雷、太乙轟天雷、紫府雷、鐵甲 雷、邵陽雷、欻火雷、社令蠻雷、地祗鳴雷、三界雷、斬壙雷、大威雷、六波雷、青草雷、八卦雷、混元鷹犬雷、嘯命風雷、火雲雷、禹步大統攝雷、太極雷、劍火雷、外鑒雷、內鑒雷、神府天樞雷、大梵鬥樞雷、玉晨雷。

  至於九天應元雷聲昔化天尊的來歷,其說有三。其一為元始天尊九子玉清真王之說。如《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》中即稱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,化生雷聲昔化天尊,專制九霄三十六天,執掌雷霆之政,稱“神雷真王”。此說還見於《道藏·九天應元雷聲昔化天尊玉樞寶經》等書中。

  其二為黃帝之說。如《重修緯書集成》卷六《河圖始開圖》曰:“黃帝名軒轅,北鬥神也,以雷精起。”同上卷四《春秋臺誠圖》曰:“軒轅星,主雷雨之神。”《史記·正義》亦雲:“軒轅十七星,在七星北,黃龍之體,主雷雨之神。”《歷代神仙通鑒》說得更為詳細:“(黃帝)封號為九天應元雷聲昔化真王。所居神雷玉府,在碧霄梵氣之中,去雷城二千三百裡。雷城高八十一丈,左有玉樞五雷使院,右有王府五雷使院。真王之前有雷鼓三十六面,三十六神司之。凡行雷之時,真王親擊本部雷鼓一下,即時雷公雷師興發雷聲也。雷公即入雷澤而為神者也。力牧敕為雷師皓翁。三十六雷,皆當時輔相有功之臣。

  其三為聞仲之說。此說緣於《封神演義》中,薑子牙封神時,將太師聞仲封為九天應元雷聲昔化天尊,下屬鄧忠辛環、張節、陶榮等二十四員雷公,行“催雲助雨法”。

  以上說法,其一與道教最為接近,如《明史·禮志四》稱:“雷聲昔化天尊者,道傢以為總司五雷,又以六月廿四為天尊現示之日,故歲以是日遣官詣顯靈宮致祭。”並且道教中還有招請雷神的雷法,此法以符籙法術為用,陣妖捉鬼煉度亡魂、召神驅耶、興雲致雨。

  • 共2頁:
  • 1
  • 2
  • 下一頁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