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公解夢

周公解夢,姓名測試,民俗文化,風水

說名道姓:二十、命名的時代差異_姓名測試

  二十 《三國》中為何難找兩字名——命名的時代差異

  蕓蕓眾生,在其“符號”的悠悠發展史上,盡管千姿百態,五花八門,但無論是漢代人崇尚的單名,還是魏晉南北朝崇尚的名中一定要帶上“之”字;也無論是宋代人的名字中常用“叟”和“老”作鋪墊的習性,還是現代人推崇的洋名,萬變不離其宗,大多涵化了一個最為基本的特征:人們命名是受社會時代,社會環境所制約和左右的。

  A 上古名號崇尚名以記事

  孔子論史,斷自堯舜;今人考古,斷自殷商。堯舜殷商之前,是為上古。上古歷史,頗多臆說隨言。但就傳說中的人來看,其氏族公號或私名,亦有其顯著的共同點,即崇尚名以記事,皆可望名知義。

  《禮》月令中有雲:“自少皐以上,天子之號以其德,百官之號以其征;自顓頊以來,天子之號以其地,百官之號以其事。命名以其德、其征、其地、其事,都能望名知義。

  還有傳說中的“王天下”的有巢,燧人、神農,望其名即可知其架木為巢,鉆燧取火,力田事農的故事,這些都是以其事記其名的代表。

  再如“以其德”:炎帝,太陽也,以火德王,故稱炎帝;黃帝,以土德王,土色黃,故稱黃帝。

  另如“以其地”:伏羲居於東方,也稱太昊氏;神農居於烈山,也稱烈山氏;黃帝居於軒轅之上,也稱軒轅氏。

  B、幹支:殷代名命納要

  查閱《殷帝王本紀》,述其世系有下文:

  “…………微卒,子報丁立。報丁卒,子報乙立。報乙卒,子報丙立。報丙卒,子主壬立。主壬卒,子主癸立。主癸卒,子天乙立。天乙就是成湯,湯伐夏桀,放之歷山,遞踐天子位。”

  由此可見,殷帝王命名的特點是純取天幹。在殷代,不僅帝王用幹支取名,子民也普遍把幹支置於名中。如見於青銅器上的父丁鼎、父甲鼎、父丁爵、虎父丁爵、魚父丙爵等等。“父”乃尊稱,虎父丁爵,表示父丁是獵人。魚父丙爵,則表示這位父丙是打漁的。

  甲骨文中發現有名“午”、“卯”的,表明地支為名亦見於殷代。這時的臣民命名用幹支,大多是以自己生日的幹支為名的。寫至此,不免為古人擔憂:曲指可數的幾個幹巴巴的天幹、地支,人皆取以為名,其重名之憾,該如何得以消釋呢?

  C、繼承和發展:春秋名字循規蹈矩

  春秋戰國時期之命名,講究“五法六規”(後文有敘述),是為避諱之濫觴,但由於“世亂不知禮”,遵從者甚少。倒是人們對沒明確規定的命字志趣相投,人人都都講究命字相互相承的辯證統一關系。故《白虎通》有雲:“聞名即知其字,聞字即知其名。”

  時人命字講究同訓、對文、連類、指實、辯物等。如宰予字子我,去疾字良等,即為同文相訓;鄭公孫黑字子皙,衛端木賜字子貢等均為反義相對;孔鯉字伯魚,屈原字平,項籍字羽等則為辯物統類。在此不作多例。

  沿承殷代,名字用幹支者甚眾,配合陰陽剛柔,如鄭石癸字甲父,癸,水也,柔日也;甲,禾也,剛日也,剛柔相濟,講求五行生克,是周人的新發現。

  受文字語言常用無意義的助詞的影響,先秦人名在書寫和稱謂時,往往註入象“之”,“不”之類的發聲字,如介之推,燭之武,百之份如,耿之不比,宓不齊,韓不信,申不害,呂不韋,高不識,梁不疑等。名中的“不”、“之”字並無含義。隻是為了書寫的美觀(古文書寫講究上下行文)和誦讀的上口由別人加上的。後人不知者,將其看成是名字中的一個部分,實則大謬不然也。

  D 單名——漢莽王朝的流行色

  看過《三國志》的人便可發現書中的人物幾乎是清一色的單名。如曹操、袁紹、劉備、孫權、關羽、張飛、周瑜、蔣幹、黃蓋等等。《後漢書》中的人物亦是如此。這兩部書縱橫300年歷史,即是單名流行三世之史。

  單名成濫,肇自王莽。莽傳有“匈雙單於,順制作,去二名”語。其長孫王宗謀反未遂自殺,莽又諭其復名會宗。可見王莽對二名的不快和對單名的偏愛。如此一貶一褒,上行下效,黎民百姓均起而仿之。一時間單名遍天下。王莽皇袍加身才十幾年,單名之盛卻持續了近300年,直至魏晉以後,單名還多於二名。

  對於取字,漢及其以降多喜用尊老排行或各式各樣的美辭嵌入字中。如張禹字長子,杜友字季子,羊祜字叔子,承宮字少子,若不看其名,隻認其字,保不準還會把他們當成一傢人呢,這是排行字加尊老字混用的例子。在字中加入美辭是漢後至魏晉隋唐歷代傳頌不疲的取字方法。這些美辭包括:尊老美辭如公:周瑜字公謹,楊儀字威公;稱謂美辭如卿:蘇武字子卿,司馬相如字長卿;身份美辭如士:龐統字士元,陸曄字士光;形容美辭如孔:諸葛亮字孔明,陳琳字孔璋;德性美辭如德:楊修字德祖,張飛字翼德;行為美辭如奉:呂佈字奉先;贊嘆美辭如嘆:全喟字聖儀,如此等等,不一而足。

  E、二名加之——魏晉六朝“之”盛

  魏晉六朝間人名最大特色是在二名後加上一個“之”字尾巴。且父子兄弟世代相襲,亦不避諱。一時間之字時髦成為一種狂熱,你之我之他之,幾可達到非之不名之地步。這樣的立名,可謂別開生面,回味無窮。

  以書法大傢王羲之為例。六世有晏之、允之、羲之等,七世有玄之、凝之、獻之、望之等,八世有楨之、靜之、鎮之、弘之、納之等,九世有悅之、標之、唯之等,十世有秀之、延之、輿之等。

  以“之”字立名者均是當時的顯官與望族。之字在上下輩、平輩間縱橫襲用,或數代相連,或相連中偶又隔開,或僅兄弟同用,或僅一人效尤,似乎“之”字乃貴遊子弟們的特別標幟。南北朝名字的另一個特點是參雜濃烈的宗教氣氛,自漢季佛法東漸,至六朝而盛,五鬥米道異軍突起。當時知識階層思想多是仙佛聖賢雜揉,命名也受影響,趙翼《陔餘叢考》有“元魏多以神將為名”者,可以作證:

  “北朝時人多以神將為名者,魏北地王世子名鐘葵,元義本名夜叉,其四弟羅,本名羅剎。孝文時又有閹人高菩薩,爾朱榮子一名義羅,一名文殊。……唐武後時嶺南討擊使二閹兒,一舍剛,一力士,即高力土也。”

  F、唐代——“名”“字”相同

  名與字各司其職,“名以正體,字以表德”。然唐代卻流行名字相同之風。名是用來自稱的,字是讓朋友呼喚以示尊重的,異文才可殊稱,然唐人亦許為表自謙,亦許為示標新,名與字多類同。如郭子儀字子儀,孟浩然字浩然,張巡字巡,田承嗣字承嗣等,是為一種肓從的風尚。

  G、彥——五代人命名熱點

  五代十國,兵燹頻仍,群雄割據。其時有一怪異現象,即命名多喜“彥”字。起自唐末,迄於宋初,遍於各地,見於史冊的大小人物達145人,其中名彥章者7人,彥超者11人,彥威者7人,彥卿者1人。《二十二史答記》“五代人多以彥為名”條雲,彥本美名,才人多以為名:唐未有宰相徐彥章,左拾遺徐彥樞,供奉官史彥瓊,宦官支彥勛。梁有鐵槍王彥章,統兵大將謝彥章,節度使滄州盧廷彥、寇彥卿等等,不勝枚舉,若是當時政令有“彥”這般暢行,恐怕就不會有戰亂紛紛的五代十國了。

  H、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”——宋代名字老態龍鐘

  《左傳》雲:“六十杖於鄉,七十杖於國,八十杖於朝,”老年人在中國社會素有崇高的地位。由於自尊心驅使,舊文人未臻老境即喜歡作老氣橫秋之態,韓愈有文稱:“我年未四十,而視茫茫,發蒼蒼齒牙動搖,”讀後無人不憐,不知已落入韓“老”賣老彀中矣。

  才人常以“老”“叟”“翁”“父”字命名取字之風至宋而大盛,馬敘倫《讀書續記》雲:

  “宋人自名叟老,可謂創一時之風氣,近時朋友相呼輒聯其字之一曰某老,固有宋顏綠鬢之少年而老之者,夫老者人毛化也。未老而老之,豈尊之當如是耶?”

  以老命名者:相唐老、李商老、趙子老、孟元老等;

  以叟命名者:劉溫叟、得榮叟、湯莘叟、藍明叟等;

  以翁命名者:耐得翁、文及翁、張山翁、程楚翁等;

  以父(甫)命名者:劉圻父、盛申甫、練享甫、王吉甫等。

  另,宋人命名喜用五行相生之義序輩。如金生水,則父金子水;水生木,則父水子木,朱熹父松,次子野,孫名不顯,曾孫凌,自朱松起至朱凌五代,命名皆以五行相生序輩,同代大奸臣秦檜,子熺,孫堪,亦是五行序輩一例。

  I、 “奴”“哥”——遼金元人專營

  閱遼金元三史,觸目之處,奴、哥遍紙,字面粗鄙俗賤,讓人不忍卒目。掌此三朝者俱為遊牧民族,崇尚武力而踐鄙文明,鏡像於人名則上至中框宰執、封疆大臣,下至子民百姓,於本身姓名皆不註意檢點,常以奴、哥作稱,不過比起那些撿漢文化糟粕的豬糞,狗狗、七斤、八斤之類為名的,還要算文縐縐的呢。

  《三史同名錄》中載有諸多的哥、奴為名的名單,充分證明了時人們奴、哥為時髦的怪異現象。

  其一,帶宗教氣氛的:如觀音奴,文殊奴、金剛奴、羅漢奴,佛傢奴、三寶奴等,這還算是雅名了;

  其二,是帶奴隸味的。如奴、乞奴、百傢奴、大傢奴、王傢奴、官奴、謝謝傢奴等,或為大眾奴才,或為一傢之賤奴;

  其三,是帶鄙賤味的。如鐵哥、禿哥、斜哥,流裡流氣,不成體統;乞哥、奴哥、喜哥、阿木哥,奴味十足;錢哥、陳哥、常哥、五哥、六哥,是為今人對下役之稱;

  其四,是攜外族氣的。如帖木哥,蒲奴寧,刺哥、銀木哥等乃外族原詞組合哥、奴而成。

  命名加的奴、哥字,是異族人物漢化的初幟。隨著占據時間的久遠,漢文化的外滲內透,兩種文化相互參雜,相互間你從我中取一點,我從你中剝一點,又出現了金人多加漢名和元代漢人多作蒙古名的事。

  金人加漢名如太祖本名阿固達,又名 :太宗本名烏其邁,又名晟,額爾袞又名宗峻,鄂爾多又名宗輔。

  漢人作蒙古名盛於元代。隨著蒙古勢力對中國的征服,蒙古人的名字也侵入中國歷史的園囿,如賈塔爾琿,本翼州人;張巴圖,平昌人;劉哈喇佈哈,江西人;崔玉小字拜帖木幾等。其時,“漢人皆以蒙古名為榮,……多仿之。”這如同“在國外我叫喬治張,本國內我叫張喬治”一樣,都是些不折不扣的文化軟蛋。

  明清兩代,人口增多,姓名除受政治影響遵循一些清規戒律外,並無十分顯要的流行色。有清一代,滿人隨名之外,沿襲漢名,多加字號以同之。五四至今,人名的變異多為社會因素,後文另有專論,在此亦不作多述。

  由文化因素營造起來的時髦“鼓風機”,在歷代社會刮起了陣陣颶風,在姓名領域裡掀起了不少的波瀾,潮起潮落,隨著文化強勢的日漸減弱,經濟和軍事,政治等因素的影響逐漸加強,人名受社會影響的程度亦日漸深遠。

分頁導航

  • 說名道姓:二十八、姓氏百花園
  • 說名道姓:二十七、筆名談
  • 說名道姓:二十六、綽名漫筆
  • 說名道姓:二十五、說號
  • 說名道姓:二十四、說字
  • 說名道姓:二十三、外國姓氏談趣
  • 說名道姓:二十二、女性姓名擷貝
  • 說名道姓:二十一、姓名的民族融合與沖突
  • 說名道姓:二十、命名的時代差異
  • 說名道姓:十九、姓名的社會烙印
  • 說名道姓:十八、姓名貴賤論
  • 說名道姓:十七、姓名與宗教
  • 說名道姓:十六、姓名與法律規條
  • 說名道姓:十五、姓名與制謎
  • 說名道姓:十四、姓名與詩聯
  • 說名道姓:十三、姓名與典型
  • 說名道姓:十二、姓名與典故
  • 說名道姓:十一、姓名與影射暗寓
  • 說名道姓:十、姓名與夢寐
  • 說名道姓:九、姓名與禍福卜算
  • 說名道姓:八、姓名與禁忌
  • 說名道姓:七、姓名與避諱
  • 說名道姓:六、同姓名瑣語
  • 說名道姓:五、姓名字義上的特殊性
  • 說名道姓:四、姓名字形的特殊性
  • 說名道姓:三、姓名語音的特殊性
  • 說名道姓:二、古代命名儀式談
  • 說名道姓:一、姓氏索源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